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社会

印度对中国进口出现激增

时间:2020-11-23 15:57:06

11月22日,有媒体报道印度对中国进口出现激增,与此同时印度总理莫迪却对外放出了印度要自力更生的消息,其实背地里印度对中国的进口数额却在一直增加,那么印度对中国进口出现激增是怎么回事呢?大家和微闻网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印度复制中国发展模式~

印度对中国进口出现激增

当地时间22日,香港《南华早报》发表了一篇题为《对中国的进口激增,莫迪“自力更生”的印度发生了什么?》的文章。该文提到,印度总理莫迪努力使印度“自力更生”,外界也普遍认为此举旨在减少印度对中国的依赖。但事实是,自5月份莫迪提出“自立更生”运动以来的几个月里,印度来自中国的进口额实际上却在增加。

莫迪此前在5月份曾提出“自立更生(self-reliant)”运动。据《南华早报》5月的一篇报道,在5月12日,莫迪宣布了一项价值2650亿美元(约占GDP的10%)的刺激计划,以重振遭受重创的印度经济。莫迪称这是推动印度“自力更生”(运动)努力的一部分。但文章称,分析师和实业家怀疑其声明是否能转化为行动。

《南华早报》22日文章表示,在该运动宣布的几个月后,中国不仅仍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和进口来源国,而且根据印度政府的最新数据,在截至9月份的6个月里,中国在印度进口总额中所占的份额已从上一财年的13.7%升至18.3%。

报道认为,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印度进口(商品)的性质有关--其中一半以上用于生产制成品,以及人们意识到,莫迪那些时兴的口号,比如“为当地人发声”,可能很容易喊出,却难付诸实践。

印度今年推出了一系列措施,旨在抵制中国在印度经济中的存在——从禁止数百款应用程序到限制中国投资。文章称,但对于许多印度贸易商来说,减少对中国进口商品的依赖被证明是一个更大的挑战。

印度贸易商和制造商较难摆脱对中国商品的依赖,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缺乏高质量的当地制造的替代品。

以森泰金属(Sentai Metals)等公司为例,文章称该公司从中国进口锁、链条和扣子等配件,用于生产高端奢侈品包,最终出口到欧洲。该公司负责人塔达尼(Thadani)说,如果他选择提供印度制造的替代产品,他担心客户会“离开”。

“印度的配件质量无法与中国的配件相媲美。如果配件看起来破旧不堪,整个包包的外观就会被毁掉。”他说,“如果包上的金属商标被刮掉了,你会想用吗?”

同样,FabrinoxPotnis公司主要制造和出口脚踏式洗手台,其负责人波特尼斯(SaurehPotnis)发现自己也陷入了类似的困境。自4月份以来,他一直在寻找国产阀门,以取代他通常从中国进口的阀门。

“没有一个能与中国制造的阀门质量相提并论。”“因此,我们现在提供价格较低的印度阀门洗手台,同时提供价格稍高一些的中国阀门(洗手台)。”波特尼斯表示。

官方数据显示,从4月到6月,印度经济萎缩了24%。

尽管如此,莫迪最近宣称印度经济正在复苏,并将在2024年实现他的政府的目标规模,从目前估计的2.8万亿美元增加到5万亿美元。然而,牛津经济研究院的经济预测者19日表示,在2025年之前,印度经济增长将继续停滞在4.5%左右。

不过,印度政府似乎仍决心走“自力更生”的道路。报道称,此前一天,15个国家在没有印度参与的情况下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(RCEP)。

根据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的说法,印度决心摆脱贸易安排,转而奉行“自力更生”的印度政策,以“巩固综合国力”。

其结果是印度贸易商和制造商的危机不断加深,文章最后提到。文章还援引其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说法称,印度小企业受到的影响最大。

“政府要求我们不要解雇员工,但几乎没有给我们提供什么救济或刺激措施。在我们需要大量救济的地方,我们的贷款被暂停了。”他提到政府5月份宣布的2650亿美元的经济援助的时候这么说。

印度复制中国发展模式

印度《印度时报》网站11月15日文章,原题:印度不是中国,复制其产业、贸易政策会招致制裁

政府宣布了一项与生产挂钩的激励措施(PLI),金额为销售额的4%至6%,5年内耗资约2万亿卢比(占GDP的0.7%),适用于11个行业中承诺投资和大规模增产的公司。这意味着,印度试图复制中国的“产业政策”,或者说国家对特定行业的支持,使其成为国家龙头企业。这样做的风险很大。因为印度不是中国。

(莫迪政府宣传的)Atmanirbhar意指“自力更生”。政府说这不是“自给自足”,尼赫鲁和英迪拉·甘地曾尝试过“自给自足”,但结果是灾难性的。“自力更生”的目标不仅仅是为印度生产,还为世界生产,把印度打造为出口中心,同时创造大量就业机会。

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:印度将进口什么?如果印度把进口拒之门外,但却大规模出口,那将招致对印度出口的制裁,就像中国所遭遇的那样。北京多年来一直能够幸免,因为它最初很穷,出口的是廉价劳动密集型产品,对西方没有威胁。一旦中国变得更富有,在高科技领域与西方竞争,就会受到谴责和制裁。这也是对印度的警告。

在印度还是一个出口有限的穷国时,可以将进口拒之门外,而不必担心报复。但印度强大了,就必须对进口敞开大门,否则会面临制裁。特朗普领导的美国对印度实施了一系列贸易制裁,影响到印度价值60亿美元的出口。

尼赫鲁时期的“自给自足”只带来了3.5%的GDP增长。有观点认为,各国必须培育“婴儿产业”,让它成长,变得强大、有竞争力。然而,印度的“婴儿”们拒绝成长,变成了没有竞争力的“老年人”。

莫迪寻求创建吸引大型跨国公司的产业,创建拥有顶尖技术和规模经济的大规模生产中心,成为全球出口中心。这比尼赫鲁的愿景要好得多。但它仍然有补贴高成本产业的风险,而这些产业永远不会具有竞争力。

中国之所以成功,是因为它的土地征用既便宜又快速,而这在印度耗时且昂贵。印度的电力成本属于世界上最高的之一,中国的电力则属于最便宜的。中国的基础设施和运输成本极具竞争力,印度的竞争力低得可怜。中国有劳动力的灵活性,印度没有。复制中国的政策并不仅仅意味着产业政策和补贴,它还意味着在其他政治敏感领域推动大规模改革,这在印度这样的国家很难做到。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来源于编辑整理发布,如有不妥之处,请与我方联系删除处理。邮箱:taopano06999@163.com